close

滿地都是香港回歸的報道。電視無非報道跳傘、大陸化的慶祝晚會、天氣、主席和某大陸官員到這兒到那兒,然後請個專家談論現在香港多麽經濟怎麽怎麽受惠與中國。電視真的很糟糕。娛樂節目不娛樂,時政報道一塌糊塗。所有的報道都特别特别加刻意地強調,香港10年沒有變!的確如此,从电视画面上看,現在特首仍然學著英國Blair,而且有过之而无比及,那就是用英国媒体的话说:他就是条狗。只是狗主人不同罢了。香港回归庆典结尾唱歌唱祖国,为了对香港积极融入大陆这事进行奖励,主席在香港展示了亲民作风,就如在其他省份一样的形式。当然,主席都去了,下面的官员当然会给予一篮子的利多,以达到欢欢喜喜的效果。我現在對媒體現狀越來越不滿,哈哈。不過,自己沒有任何改變現狀的力量,也沒有機會成爲媒體人,所以關心這個等於零。還是老老實實聼共產黨的話,成爲道地愚民。對了,最近新封鎖了很多網站,爲了大會前歌舞升平?

个闾丘露薇:我想要这样的香港 这是原本为一本杂志的专栏写的稿子,不过临刊登前给退回来了,这次我没有应编辑的要求赶写另外一篇,因为如果还是谈香港,我还是会谈这样的观点。

回归十年,在不少内地朋友的眼中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不过对于生活在香港的大部分的香港人来说,回归十年,只不过是又一个公众假期,又一个回归纪念日而已。也许,这是因为,内地看香港,十年一个回看,香港人看香港,每天一个回看,并且这是香港人自己的生活工作的地方。

身为媒体人,回归十周年这几年当然会忙得不可开交,就好像十年前采访回归那样,但是同是身为一个香港人,停下来问问自己,有怎样特别的感受,想了老半天,实在说不出来。原本以为只有自己是这样,问问身边的香港同事和朋友,居然每个人的心态和自己都差不多,回归文艺晚会,大巡游,烟花,还有特别为港人安排的跳伞表演,只不过让大家觉得,多了一些消遣和热闹而已。

确实,香港人的生活不会因为几天的纪念活动而有所改变,改变,来自特区政府的政策,来自香港经济的表现。就在香港回归十年的时候,曾荫权,作为香港现在和未来五年的掌门人提出了他的愿景:要把香港打造成为一个拥有一千万人口的,可以和纽约以及伦敦相提并论的国际大都会。

这个愿景,让不少的香港人听完吓了一跳,他是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的时候谈到他的这个想法,并且怀念当年把沙田变成现在的新城镇的日子。不过,就连金融时报随发表专栏文章,提出和不少香港人一样的疑问,那就是,香港要变成怎样的一个香港。文章指出,沙田虽然是一个丑陋的城镇,但是在香港的发展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分担了因为七八十年代香港人口激增出现的住房问题。但是现在,香港已经走过了这个阶段,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国际大都会,香港不能够和伦敦比较,因为伦敦依托的,是一个有着六千万人口的英国,它是一个国家的首都。

不知道从什麽时候开始,香港的官员也开始用数字这种硬指标来规划未来,这样的做法,正是内地官员正在努力改变的。两地官场风格差距的缩小,不知道这是香港官员尝试向内地靠拢的结果,还是内地官员正在刻意改变所造成。不管怎样,作为一个香港人,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个结果。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香港作为一个经济和社会都比较成熟开放的城市,应该是内地的一面可以借鉴的镜子,官员的问责文化,政府的务实态度,当然,最重要的,就是特区政府的长远目光,不被短期的经济效益或者是政绩而遮蔽了眼睛。只是,一千万人口的香港,看不到环保的问题,看不到香港最宝贵的特质,看不到一个绿色香港可以为内地城市做出的示范作用,这样的一个愿景,让我的心理满只有对香港未来的担忧。不过还好,香港的未来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政府班子可以说了算的,还有立法会,还有众多的民间团体,还有香港人的参与,这也是身为香港人,希望香港一直不变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oint 的頭像
    point

    ->point

    po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