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插話:囯足的每場比賽完了,所有的媒體球迷一片大罵,國家電視臺5台也會做個檢討囯足的節目,他們都說無語了,沒救了。

這是習慣了

爲什麽大家痛批還要關注這個破玩意 ?想不通!爛成這個樣子還賺得體無完膚。

賤人使然?

正文:

輸了正常

如果失去是苦,你還怕不怕付出;如果墜落是苦,你還要不要幸福;如果迷亂是苦,再開始還是結束;如果追求是苦,這是堅強還是執迷不悟……昨夜,悶熱的北京夾雜著一種莫名的淒涼。在這個晚上,癡心的中國球迷在工人體育場再次體會到了中國足球帶給他們的失意,平局對於所有的中國球迷來說顯然無法接受,畢竟對手僅僅是巴林這樣一支純粹由業餘球員組成的球隊。
早早進場 球迷群情激昂
    工人體育場迎來了亞洲杯開幕的大日子,這個被維拉潘稱為“老婦人”的體育場也為這個日子好好地梳妝打扮了一下,門前豎起了充氣牌坊,場地堣]刷上了耀眼的油漆。離比賽開始前的幾個小時,工體驟然變得熱鬧起來,迎風招展的紅旗,還有隆隆的鼓聲。賽前的場景如此讓人激動,也讓人對即將開打的中巴大戰充滿了期待,“1比0”“2比0”“肯定不會打成平局,中國能贏!”
    從下午3時起,體育場周圍聚集的球迷越來越多,安檢門口也排起了長隊。許多球迷臉上塗著油彩,戴著“中國必勝”的頭巾來到這堙C一群來自錦州的球迷高舉孫繼海的畫像,高喊著:“中國,中國。”
比賽開始 從高亢到煎熬
    能容納6萬人的工人體育場坐了近4萬中國球迷,他們一直試圖給國腳們力量。他們引吭高歌,歌聲震撼整個工人體育場;他們舉起雙手,就像上萬把利劍指向北京的夜空。而此起彼伏的喇叭聲和歌聲,讓賽場充滿了戰鬥前的緊張氣氛。中國球迷的快樂和威武一直延續到比賽的第40分鐘。
    然而,就在他們即將擁抱勝利的時刻,來自巴林的一位業餘球員一腳精彩絕倫的吊射,把他們從快樂的頂峰徑直打進了失望的深淵。但大部分球迷還是沒有放棄,坐在東邊看臺的一支穿著黃色衣服的樂隊,不知疲倦地吹奏著《歌唱祖國》等歌曲。
看到希望 最後還是失望
    下半場,有意退守的巴林隊一度讓中國隊形成了圍攻之勢,這種表現也曾給球迷帶來了激情,此時的加油聲一浪高過一浪。果然,下半場一開始,鄭智就利用點球把比分扳平,在記者對面看臺上,有興奮的球迷點燃了手中的焰火,遠遠望過去,焰火就像一道不斷晃動的紅色光圈映在夜空。很快,在球迷的一聲聲呐喊中,李金羽又將比分超出。
    然而,中國隊在最後時刻又丟了一個球,終於讓球迷失去了耐心。不少球迷開始提前退場,到補時階段,看臺上還傳來了零星的“阿堙P漢,下課”聲音。
比賽結束 無語問蒼天
    工人體育場迅速陷入沉寂。除了喊幾聲宣洩情緒的話語,大多數球迷們選擇了平靜退場,而這種品嘗失望後的反常寧靜,似乎更讓人體會到了中國足球的悲哀。一個臉上畫著國旗、身穿隊服的姑娘緊緊跟在男友的後面,不時把前額靠在男朋友的後背上,痛苦地閉緊雙眼。一個高個子青年背靠廣告牌,目光呆滯地望著遠處的夜空,一副失落的樣子。更多的球迷都是滿臉失望地簇擁著走出賽場。他們就像打了敗仗的士兵,低著腦袋慢慢向外走去。人群之中不斷有人在低聲嘀咕:“中國足球怎麼就這麼不長臉?”“冠軍?這樣的破隊還想拿冠軍?”

作者:張龍天    成都商報  July 18

無話可說 
   
□向兵
    說國足踢得好的請舉手!

    我沒看見一隻手。

    說國足踢得不好的請舉手!

    也許是眼花了,我仍然沒看見一隻手。

    說國足踢得慘不忍睹、破爛不堪、丟人現眼、其臭無比的請舉手!

    天哪,不僅都舉得老高,而且很多舉起雙手,甚至有人嫌手不夠,還脫下鞋襪,舉起了臭腳丫……

    嗚呼!這跟著醜陋的開幕式登場的更加醜陋的揭幕戰啊,讓我無話可說。

    請注意:這不是陶淵明“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式的無話可說,而是……

    還是講個笑話先。老師佈置作文,“最美的東西”。有個傢伙一分鐘就交卷:“我所見過最美的東西,美得語言無法形容。”

    你只需把“美”換成“醜”,就知道我為什麼無話可說。

    回顧“職業”國足在“業餘”巴林面前每一個愚蠢的錯誤,別說見不到從來沒犯過的突破性錯誤,哪怕過去只犯過10次以下,我都不會氣急敗壞到如此地步。在這個意義上,國足的錯誤可能也是一種“突破”———突破人類犯相同低級錯誤的紀錄!

    但是,我們能夠只責怪屢教不改的國足嗎?都說足球的大樹植根于球迷的土壤,那麼,圍繞國足的,都是些什麼土啊?賽後,維拉潘秘書長顧不得客人的禮貌,怒斥部分現場球迷與國足不相上下的丟人行為———即使你說這一點球迷算不上土壤,但至少也是害蟲吧?我們或許看到了國足醜陋面容下面更深層的東西。

    我越來越相信,這世上真有揪著自己頭髮想飛上天的人,那就是我們。我們對中國足球的希望,恐怕等頭髮掉光了,還在昨天這樣的泥潭堭瓣耤C

    滿嘴臭烘烘的爛泥,你叫我怎麼說?

    成都商報  July 18

po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July 15  南方周末 

  小心!有埋伏!

·

 作者: 高芾 

關於電影《十面埋伏》,我們已聽得夠多了。

  據《金陵晚報》7月7日登載的抽樣調查,92%的南京市民知道這部影片,82%的受訪者知道它的導演是誰,大概知道這部影片講述什麼故事的人占全部受訪者的33%,只有11%的人知道它何時上映。90%的受訪者說,他們會走進電影院去看這部片子。

  就一部尚未公映的電影而言,這些資料已經可以視為一個宣傳奇跡。如果“注意力經濟”這個概念可以成立,《十面埋伏》已經不戰而勝,提前為自己加冕。

  作為觀察者,我一直耐心地傾聽著這場由發行方、媒體、受眾共同演繹的盛大合奏中的每一個音符。我不在乎投資如何巨大、拍攝如何艱苦、場面如何精彩、國際如何追捧等等廣告,也不太在乎故事如何蒼白、愛情如何虛假、表演如何拙劣、臺詞如何可笑等等酷評。“熱賣”和“爛片”,本來就是好萊塢製作模式的兩個關鍵字。現在《十面埋伏》把它們的軌都接上了,照葫蘆畫瓢,照虎畫貓,據說,中國觀眾要的就是這個。

  我關注並深感詫異的,不是發行方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而是這個社會輕易就接受了這些手段,像被催眠的迷途羔羊,乖乖走向屠宰場。

  為什麼在所有人都沒有看過影片之前(除了那些有權去戛納的記者),大眾就決定要去看《十面埋伏》,並且相信這是“華語電影的一筆絕色”,看它就是“支援中國電影”?

  為什麼整整半個月,中國大陸只有一部電影上映,發行方還可以大言不慚地呼籲媒體“支持”和“保護”,電影當局和影院經理們還自己覺得是做了一件支持“國產電影奇跡”的好事?

  如果法國理論家蓋•德堡能看到這一場景,他大概會說:中國正在進入一個所謂“奇觀社會”(the Society of Spectacle)。在奇觀社會堙A媒體塑造出一個個奇觀,人們的認識通過這些奇觀被規定、被控制,大眾的生活體驗透過媒體獲得,個人在商品的包裝、展示和消費以及媒體文化面前失去了自主能力。當真實世界化為簡單視像時,視像反而成了真實的存在,人們已不再能用直接的方式理解這個世界,而必須通過特定的傳媒來觀看身處其中的日常生活。

  德堡說,奇觀社會中媒體與受眾的關係,“是一場永恆的鴉片戰爭”。奇觀社會基於大眾的屈服和順從,而個體的差異“完全可以通過市場開發來解決”。

  張藝謀和張偉平兵不血刃地打贏了《十面埋伏》的宣傳戰,這合理嗎?在德堡看來也許是,媒體被商業利益控制,大眾被媒體控制,多麼簡單的算式,猜中開頭,就一定能猜中結局。

  德堡的結論也會讓中國的媒體歡欣鼓舞?他們完成了媒體的天職,為資本準備了一道大餐。可是,媒體天生就該趨炎附勢嗎?奇觀真的就那麼不可一世嗎?公眾就完全沒有選擇和主動的空間嗎?

  加州大學教授凱爾納在《媒體奇觀》一書中,承認德堡的理論有效地解釋了當代社會的狀況。不過,他爭辯:既然奇觀社會由媒體和受眾共同組成,就不可能完全沒有矛盾和衝突。凱爾納舉例說,在大小媒體瘋狂報導克林頓性醜聞後,這位總統的支持率反而上升了,因為“公眾厭倦了媒體的做法”,公眾的自覺抵制使無往不利的媒體導向發生了逆轉。這種情況被稱為“回火效應”。因此,媒體文化奇觀“本身構成了一個推行霸權和抵抗霸權共存的話語場”。

  凱爾納說的是一個正常的奇觀社會。以此為衡量標準,中國顯然還不夠格。

  回想《英雄》當年,同樣的不知就堙A同樣的捕風捉影,同樣的齊聲頌贊,讓《英雄》橫掃了大江南北。看完電影后,許多媒體才如夢初醒,連篇累牘地討伐起這部“政治不正確”的巨片,這正好構成《英雄》宣傳的第二波,發行方一面笑納兩個多億的票房,一面冷對媒體的批評,順手拋出了“《十面埋伏》即將拍攝”的新聞通稿。他們知道,罵歸罵,媒體總歸還是他們的馬前卒。

  整場事件中讓我詫異而且悲哀的,不是《十面埋伏》發行和宣傳的“霸道”,而是中國媒體的卑躬屈膝和饑不擇食。照這樣的思路,西方媒體豈不是天天都要為《指環王》、《哈利•波特》、《蜘蛛俠》出一份特刊?《十面埋伏》在戛納放映後,西方媒體有叫好的,也有挑刺的。我們能不能說:叫好的就是支援中國電影,挑刺的就是打壓華語文化?

  在一個正常的社會中,有霸權,就一定有抵抗。抵抗一種東西,有時不是因為它不好,只是因為它出現的方式限制了公眾的自由選擇。在移動通訊問題上表現不錯的中國傳媒,怎麼會讓《十面埋伏》給打趴下了呢?

  社會責任理論說,媒體應該幫助公眾選擇有益的東西。我倒從未對傳媒寄予如此厚望。我只希望他們能稍微理智些,有品格些,不要一面倒,不要提前預支胡話,有人鼓吹華麗的皮袍,也須有人指出那下面爬滿了蚤子。

  否則,媒體塑造的就不是文化奇觀,而是文化畸觀。在文化畸觀面前,沒有眾聲喧嘩,沒有多元選擇,有的只是與文化奇觀共同的皮毛:豪華場面、視覺刺激、巨額投資,還有莫名其妙的意識形態定位。

  讓人略感欣慰的是,畢竟還是有報章試圖指出“一月一片”的不合理,畢竟還有電影從業者強調應該開放市場,畢竟還有網友呼籲抵制這部影片。然而,這些聲音不會幫助《十面埋伏》贏得更多眼球嗎?

  如果去問那90%將會進影院去看《十面埋伏》的觀眾:你們真的願意在毫無選擇的情況下,被媒體牽著鼻子走進放映廳,去享受這樣一道“視覺盛宴”?如果你們這樣做,將來的電影市場,就會一半時間是好萊塢的大片,一半時間是仿大片的“中國電影”,你不覺得這樣的娛樂生活稍微,呃,有一點兒,單調嗎?

  我猜,多數人會朗聲答道:願意。不覺得。

  我就像香港電影堛漱”丑A趴在地上聽啊聽地聽了半天,高聲示警:“小心!有埋伏!”然後被人拎著耳朵提起來:“還用你講?我用眼都能看到!前面列隊站了那麼多人,都是來請我們去喝喜酒的。”

July 15  南方周末

舉國同做一片
 作者:李宏宇   

7月10日晚的北京豪雨傾盆,交通電臺報出成串堵塞路段。北京工人體育館仍坐得很滿,原定7點半開始的“《十面埋伏》首映盛典”到7點45分還沒動靜。六七位貴賓正魚貫落座主席臺首排,有眼尖的市民認出了北京市領導,於是喊一聲:“首長好!”看臺上人們笑著鼓掌喝彩。

  半分鐘後燈光暗去,演出開場。

  “首映盛典”的票價高至1800元,最低480元。但據盛典承辦方“嘉華麗音”公司的相關人士透露,全部6000多張票中,用於出售的門票一共2000張,其他全部送掉——做一部電影和一場演出,都需要涉及太多的部門、行業,誰都不能怠慢。

  許多記者收到的“盛典”門票面值1800元,但這沒有妨礙一些媒體對這樣的“奢華”舉止提出質疑,一些電影業內人士也不贊同,“這麼搞有點太招搖了。”一位影院經營者說。2000萬元宣傳費在《十面埋伏》2.9億的總投資堜帠並不算多,但這筆錢已經足夠一家小型製片公司拍攝4部甚至5部電影。有業內人士分析,張偉平是看准了出手的:“按美國電影發行商的經驗,影片上映最初的3到5天,票房成績與影片質量沒有直接關係,全看宣傳造勢的力量。等到觀眾口碑傳播開的時候,這5天已經過去了,最大頭的票房已經入賬。”“從《英雄》到《十面埋伏》,我今天做的這些中國電影發行史上100年沒有人做過的事,其實就一個目的:希望讓我們的觀眾走進影院。

  “張偉平說起話來聲音高、速度急:”觀眾一旦走進影院,我相信他們能感受到現代化的影城。因為很多觀眾現在不去影院,他根本都不知道現在的影院是什麼樣了,在他們印象中影院可能還是破破爛爛、滿地瓜子皮和垃圾。我想通過這種造勢,能夠讓中國觀眾重新回到影院,讓他們發現在影院堛漕禸跟在家看影碟是天壤之別,他們自己就會選擇去電影院看電影。比如美國,他們VCD、DVD幾十年前就發明了,為什麼還去影院;比如日本,電器製造極其發達的國家,為什麼他們的電影市場在全世界都是很大的?《英雄》就把很多觀眾帶進了影院,但那時候還沒有這麼多現代化影院,現在國內有100多家現代化影院……觀眾以後都進影院看電影,我的目的就達到了。“DVD是什麼時候發明的不必計較,張偉平確是認准一個道理便自顧放手大幹的人。

  北京的影院從7月16日的《十面埋伏》首映,直到8月初,不再有任何其他新片上映。與《十面埋伏》分享檔期的,只有7月2日起上映的四五部影片。有關部門下發文件,延期發行進口影片以對國產電影加以支持保護,看起來像是單單保護了《十面埋伏》。國內有媒體對這種“保護”表示疑惑。“首映盛典”主席臺上,張藝謀導演坐在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趙實身邊笑語宴宴,這對解開疑惑怕是一點幫助也沒有。國際媒體的反應更有意思。英國《衛報》的報導說:已經出現了若干理論解釋這一行動,從國家不贊成一些美國影片堛漫囥M暴力內容,到權威部門為著名導演張藝謀的《十面埋伏》上映掃清競爭對手。有觀察家指出這條法令或許是在美軍虐俘醜聞爆出之後對布希當局的譴責。五年前美國轟炸了中國駐南聯盟使館之後,中國也曾有過類似的舉動。

  “我們現在最大的弱點是院線演的電影都是完全一樣的,院線沒有自主選擇的餘地……全國做一部片子,這只有在中國才會發生。”香港導演協會主席、資深電影人吳思遠說。作為UME北京華星國際影城的董事長,吳思遠也有更現實的考慮:“我是希望它好看,除了一開始靠聲勢做得好,以後的口碑也做好一點。因為對影院來說,這個月就靠這部片子了。”半個多月沒有新片上映的情況,華星影城經理師福權說自己幾乎沒遇到過:“我覺得這種情況也是大家為了共同創造一個奇跡而做的犧牲吧。”7月9日,全國院線公司的頭頭聚集北京,與“新畫面”公司簽定《十面埋伏》拷貝合同。他們共簽下360個拷貝(“新畫面”公佈的數位),但沒有一家公司看到這部電影。不給看片就讓人簽拷貝合同,這並非常規做法,師福權的看法是:“這麼沒有自信的片子很少。”華星影城從星美院線定了3個拷貝,每一個拷貝的保底數是50萬元。當年《英雄》在華星影城的票房是600萬元。

  “危機已經轉嫁到終端,也就是影院,他(片方)自己沒有危機,你愛做不做。可是大家迫於這種——又想掙錢——這種心理,又不得不簽。我覺得這種做法值得商榷,不太好,真是有點霸道了。”師福權說。儘管有龐大的宣傳動作,目前《十面埋伏》預售票的情況尚較《英雄》稍差。

  張偉平對此的態度是強硬的:“出於商業考慮,不看片很正常。前天我們跟院線簽的合同,大家都很高興,都很有信心。個別人如果私下媯o牢騷、犯自由主義,他代表不了院線,他代表他自己。這肯定不是院線的一把手二把手說的話。”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業內人士指點說,國內電影發行是一件關係複雜的事情;片方和影院是兩條道上的人,張偉平聰明,拿准的都是對方的關節,雖然狠,卻是有道理的。“比如說一個拷貝保底就要50萬,否則你別拿走。對影院來說,不拿吧,可能演出100萬去,拿吧,可能演不到50萬。但你要覺得不行就不跟你談,這挺狠的。可他這電影也在這兒放著呢。”簽約儀式上張偉平宣佈放棄出售《十面埋伏》的音像版權,也有媒體稱之為“狠招”,但影院顯然非常歡迎。吳思遠說:“不出碟片是非常對的,盜版能控制好那就更好。電影上映一定時間內不出碟片,應該在將來電影法堜確,為了中國電影的發展這是必須的。像美國是6個月,香港是1個月,有些地方是3個月……我覺得這非常重要。”當媒體上越來越多地出現對《十面埋伏》質疑與異議時,張偉平開始指責他們“心態不健康”。“你認為是吹毛求疵的媒體對中國電影更有幫助,還是一味'支持'的媒體?”記者問。

  “我覺得中國電影現在還不是沒完沒了去找毛病的時候,應該去支持。比如美國,好萊塢也有很多爛片子,觀眾的態度是什麼?他們是理解和支持。再看韓國觀眾,韓國電影也不全是精品,但韓國政府的支持以及觀眾的理解,對韓國電影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事實。媒體可以有不同的聲音,可以批評,沒問題。但是說句實話中國電影現在夠低迷的了,你善意地批評,如果對電影的發展、進步能有幫助,我們非常歡迎;但是我們不歡迎那種懷著不健康的心態,去說一些跟電影沒關係的、吹毛求疵的問題。”張偉平的回答仍然堅決。

我沒哭,該找誰?

作者:李宏宇
  在戛納電影節的《十面埋伏》記者場,每逢炫目的動作場面結束,影院堳K響起整齊的掌聲,非常有規律。終場時觀眾鼓掌致意,為時約半分鐘。後來看到國內的報導:在盧米埃爾大廳的官方首映結束時,觀眾鼓掌26分鐘。這恐怕有點過了,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親身一試,看看持續拍巴掌26分鐘,到底是個什麼滋味。

  張藝謀先生稱《十面埋伏》要表現一段“現代愛情故事”。所謂“現代”,大約是指小妹和金捕頭在三天中煉成的轟轟烈烈愛情。轟轟烈烈的程度有最後一場大戰為證:金劉二位捕頭為了章小妹對決,從層林盡染的秋一直打到漫天飛雪的冬。當金捕頭終於艱難獲勝,那邊廂中刀在地躺了許久,已經被積雪淹沒的小妹突然坐了起來,金捕頭趕忙跑過去抱她在懷堙C在我看的那次記者場,好多人笑了起來——金捕頭剛才打得那麼悲憤,大家都以為小妹已經死了,原來她還是要死在愛人的懷抱堙C

  回頭仔細琢磨,為了給最後那場兄弟為愛情反目成仇的生死大戰找個藉口,劉捕頭的臥底身份必須被揭穿。於是大姐宋丹丹把他五花大綁押出去,然後一刀砍斷繩子。這大概是為了不讓金捕頭知道“同事”的真實身份,可是之前她分明已下令小妹把金捕頭殺掉,還有什麼必要隱瞞?莫非大姐早知小妹會放了心上人?此時,如果還有觀眾沒被炫目的打鬥弄暈腦袋,再往前回想,也許能記得在影片前半段的牡丹坊,小妹用長袖卷起利刃劈向劉捕頭,打個不可開交。一對青梅竹馬的前戀人合演這麼逼真的一出戲,就只是為了把小妹送進監獄,再讓金捕頭救她出去又愛上她,以便講述一個“感人”的愛情武俠故事?對此,《十面埋伏》一位創作人員的解釋是:“飛刀門要製造事端,以表示雖然老幫主被殺,但自己仍有影響力。”對比小說《十面埋伏》中的情節設置,這是一個被裁減之後的蒼白藉口。

  如果你真的準備按照導演的設計來被感動一把,一定要先去看看小說,這可以幫助理解電影中殘缺的故事。雖然那不是什麼出色的小說,但至少說清了每個人行動的原由:飛刀門大姐想鞏固新得到的領導職位;飛刀門派駐官府的臥底劉捕頭期望得到小妹;小妹隱姓埋名是為了查找幫中殺害父親的叛徒;純潔的金捕頭則希望與小妹攜手浪跡天涯。這些目的構築起一個完整懸疑愛情故事的基石,讓故事比較流暢地推進。

  而在電影中,導演說劉捕頭與小妹青梅竹馬,他們就青梅竹馬,劉捕頭還愛得尋死覓活;導演說小妹和金捕頭相愛,他們就在三天之內愛得不顧各自的工作單位、忘掉了舊情人,還連命都可以不要。

  讓兩個陌路人在三天內轟轟烈烈地愛起來,這沒問題,大量文藝作品都嘗試過,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但至少,要想感動觀眾,故事得讓談過戀愛的觀眾們覺得可信吧?記得它的製片人說過“要是你看了不哭,來找我”之類的話,這種輕視觀眾智商情商的勇敢真是了不起。

  成年人類如果會有如此廉價的眼淚,那真是這個物種的悲哀。

  伊朗大師阿巴斯說,他討厭那種牢牢控制觀眾的電影,但對商業電影來講這卻是必要的品質。一個真正的好故事會從頭到尾緊緊地抓住你,容不得你有半分鐘的走神,最好等影院燈光都亮了還讓你呆坐在椅子上起不來。《十面埋伏》的幾場驚心動魄的動作場面之間,故事推進的速度陡降,你有充足的時間,大可以一邊欣賞旖旎的風景,一邊想像宋丹丹的角色若換成梅豔芳會是什麼樣——這實在有點浪費。

  除了故事和人物,《十面埋伏》的確很養眼養耳。外景,選得好啊!沒人比張藝謀更懂得選外景。不光選,他還加工外景,《紅高粱》的時候他帶人自種高粱地,這一次更提前一年到烏克蘭自種“花海”。特技,做得也好!三場重大的動作戲,每一場都可以叫人屏息凝神,眼睛和耳朵的興奮令你忘掉了情節、人物、一切。光線色彩,還用說麼?《時代》週刊記者問張藝謀:“你希望觀眾最記住你影片堛漱偵礡H”他答道:“視覺的壯觀性……在我拍了許多影片後,人們在電影教科書堭`常用這樣一句話來評述我的影片——我對此很欣賞:'張藝謀的視覺表現力很強,富於鮮明的中國風格。'”都已經進入教科書了啊。歌曲,當然優美動聽!國產電影媮晹魚眽鉠虼荓鰝L茂和巴特爾?

  很多年以前,張藝謀先生曾說過:“有的評論文章認為,第五代導演並未完全過敍述關。不知道別人怎麼看,我只能說自己的作品的確存在這個弱點,只不過厚重的人文內涵把它掩蓋了。”可惜的是,這次唱主角的是“現代愛情故事”,而不是“人文內涵”。

po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July 17  南方都市报 廣州

    全國首映票房超《英雄》    觀眾普遍評價失望

1

  16日淩晨0點正,《十面埋伏》在全國各大影城零點首映,在廣州,雖然是深夜但各影城人頭攢動,上座率都達到八九成以上。

  根據北京新畫面公司最新公佈(昨晚7:00)的資料,全國首映場的總票房達到了193.56萬元,超過去年《英雄》的76萬元的首映票房,本地華影南方院線和珠江院線的統計數位顯示,昨日首映票房達到30萬元,超過了去年《英雄》首映的20萬元。另外,據記者詢問到的消息,北京的首映票房為30萬元,上海為10萬元(低於今年在滬上映的其他大片成績),成都21萬元,重慶11萬元。有趣的是,與火爆票房形成對比,大部分懷著很大期待的觀眾在觀看完影片後表示非常失望,在接受採訪的15位觀眾中,有11位(占73.3%)更是直斥不滿,甚至有人幽默地說:“看了《十面埋伏》,才知道《英雄》好看。”
  
  張偉平:我的目的只有一個——把觀眾帶進電影院

  16日中午,記者撥通北京新畫面總裁、也是該片製片人之一張偉平先生的電話,他興奮地說:“現在得到的資料,全國首映票房已經有193.56萬元,超過去年《英雄》78萬元兩倍多!張藝謀和江志強都接到了這個消息,完全可以用喜出望外來形容他們的心情。張藝謀聽到票房成績後第一句話就是‘太好了!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十面埋伏》的票房和《英雄》一定有一拼!”當記者向他轉述不少觀眾觀看首映場後的反映時,張偉平回應說:“我只能說這是眾口難調。我的目的只有一個——把觀眾帶進電影院。現在看來,我們的運作是成功的。”之後他還向記者透露,雖然票房火爆,但影片的正版DVD一定只會在兩個月後面市。

  據最新消息,廣東本地首映票房為30萬元,超過去年《英雄》首映的20萬元。院線首映票房情況:華影南方18萬元(超過上海、北京的總和),名列全國第一。單家影院票房:飛揚影城4.9萬元,全國第二;北京華星影城5萬元,全國第一。


  首映調查

  Ⅰ
  首映前(15日23:30)
  90%觀眾是年輕人

  
  記者在23:30左右到達廣州飛揚影城,不少已經買好票的觀眾都坐在場外等候開場,人聲鼎沸。記者注意到,觀眾年齡段普遍年輕,以情侶居多。據介紹,此次《十面埋伏》上映期間,為規範電影市場操作,嚴格遵守院線與公司、製片方簽訂的協定,杜絕瞞報票房等現象發生,中影集團特委派200多名市場監督員在全國範圍內嚴格檢查票房操作的規範性,嚴格檢查影院是否嚴格按照最低票價出票,進行實際人數核對。

  “我不是很期待他有什麼藝術上的突破。”一位家住黃埔區的林先生如此評說張藝謀的新片,“但我還是認為他自《英雄》以來的轉型是對的,電影就是給觀眾娛樂和消遣。電影最不該有的毛病就是試圖教育人。”和朋友一起來看首映的李小姐說:“對影片本身沒有期待,只是覺得是張藝謀的片子就會來看,好像已經是一個習慣。”

  不少觀眾表示是沖著張藝謀和強大的演員陣容來的,並對張藝謀從《英雄》開始的轉型表示理解和支持。一位觀眾說:“看電影就是為了娛樂,別在電影中再給我什麼沉重的東西了,最不希望的就是電影試圖教觀眾什麼,希望中國能出現更多更好的商業片。”

  23:55,觀眾開始排隊入場。記者在放映廳入口處看到,此次影院對入場觀眾隨身物品的檢查並不嚴格,雖然明文禁止在場內拍錄,但觀眾仍可以帶包入場。


  
  首映中(16日00:00-02:00)
  笑聲不斷似看喜劇
  
  在放映過程中,出現了大量觀眾熟悉的張藝謀風格的鏡頭:豐富的色彩、漂亮的場景、華麗的服飾。劉德華、金城武的對白顯然經過配音處理,不帶一點港臺腔,章子怡果然“舞藝高超”,在片中有大量的高難度動作。不過,突兀的對白、簡陋的劇情還是讓整個片場笑聲不斷,似乎觀看的並不是製片人張偉平打包票的“看了不哭,你來找我”的影片,而是一部搞笑喜劇片。

  事後一位觀眾告訴記者,“在影片結尾處,三個主角慘烈的雪地大戰本來已經讓我有些入戲,但片尾曲中凱薩琳•巴特爾的英文歌詞一出,我一愣,旁邊還有什麼“小時候我們一起捉蝴蝶”的中文翻譯歌詞,更加讓人摸不著頭腦。”而緊接著銀幕上打出“謹以此片緬懷梅豔芳小姐”的字幕,全場觀眾幾乎都有點“措手不及”,旋即爆發出放映中最響的一次笑聲。


  Ⅲ
  首映後(16日2:10)
  大部分觀眾給予劣評
  
  放映結束後,分佈在本地三大影院——飛揚影城、天河電影城和中華影城的本報記者總共採訪了15位觀眾。

  一位從事廣告工作的王先生告訴記者:“我覺得這部電影太假了,在《英雄》中至少還有梁朝偉和張曼玉的一段感情讓我感動,到了《十面埋伏》就真是色彩、畫面和動作的堆砌了。我看了很多媒體的報導,對張藝謀還是懷有很大的好奇,沒想到我的好奇心害了我。”當記者問到是否會向朋友推薦或者明年再來看張藝謀影片時,他連連搖頭。

  兩個在校大學生告訴記者“張藝謀的電影都是這樣,畫面好、節奏慢、故事俗”。記者又問,相對《英雄》,這部你們覺得怎樣,一個面帶失望地說:“看了《十面埋伏》,才知道《英雄》好看。”

  從記者現場瞭解的情況看,觀眾感覺分化很大,接受採訪的15位觀眾中只有4位元讚歎該片的視覺和聽覺效果一流、畫面賞心悅目、音樂流暢優美、演員表演到位,尤其是章子怡的演技有很大進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運用也比較恰到好處。而其中佔據73.3%的11位觀眾表示不滿,直斥影片令人失望,比《英雄》更差,立意不明顯,情節交待不清,前後邏輯不連貫,對白設計不好,還有觀眾認為劉德華在劇中是個配角,為金城武和章子怡配戲。

成都商報 July17 成都

《十面埋伏》首映招罵
 本報訊(記者 宋紅)張藝謀的第二部武俠片《十面埋伏》昨日淩晨起在成都及全國其他城市上映。遺憾的是,記者昨日從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瀋陽、成都等舉行首映會的城市瞭解到,無論是觀影人數還是首映日的票房成績,《埋伏》遠不及老謀子的武俠處女作《英雄》。觀眾大多是在噓聲和罵聲中看完這部電影的。

    川大一位王姓女生看完該片後,用了“故事弱智到令人難以想像的地步,對白可笑到讓人懶得嘲笑的地步”這樣一句評語。“章子怡扮演的小妹生命力太強了———她一共死了四次都沒死透!最後一次她從雪中起身的時候,所有觀眾都鬧開了———太假了!”

    而昨日張偉平已經沒有影片公映之前的健談,對於全國各地首日票房、影迷的嘲笑統統不予回應。

po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 Jul 16 Fri 2004 05:34
  • 哎哟

真是累人啊~~~~~

po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今天吃飯擠的很!連找個位置坐下來吃飯都困難~

本來放假了,人都要走光了,食堂都関了一大半了,結果還這麽擠!

原來不斷有人從我們學校的籃球舘流出來

他們從周一開始,來自西安各高校的學生就在這個裝幾万人的籃球舘上課

上課?在籃球場?

沒錯!因爲人太多了,不得不這樣,而且還是上政治課!

西安高校擁有量僅次於北京,上海,學生多到暴,沒有辦法。

研究生入學考試將在1月到來,所以西安的學生都到我們學校聼本校著名的考研政治權威任汝芬教授的專門對付入學考試的政治課。

任汝芬是全國有名的考研輔導專家,各種政治輔導書只要貼上他的名字,就會大賣。

一所工科學校出專門為政治考試而賺錢的名老師實在有點奇怪,就像我們學校管理學院排名大陸第一一樣奇怪。

不過,管理學科雖然第一,但是不火,因爲地形不好,在鳥不拉屎的地方,沒辦法火;但是,政治不一樣,政治考試更不一樣,他們要的只是照著黨中央的指示背書,然後掌握考試的技巧,甚至從老師那兒得到一點原題,就是最好的了。

理工科老師擅長這個,專門研究政治的人就不能考好了,因爲可能有不符合黨中央最高決策的想法出來,或者想的太深入,不符合中央關於政治愚民政策。

不知道他們什麽時候上完課不和我們搶食堂。

0ps.研究生全國統一入學考試考分分佈:

數學 150分

英語100分

政治100分

專業150分



-----

po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作時間:上午8:00-11:30    下午2:30-6:00
工作狀態:半睡覺中,因爲這個時間,幾乎是平時我們睡覺的時間呢!

12日,終于進了工廠。

我們要感受毛時代工人階級的生活了!

進去之前,被一個死老太婆訓了半天,她要我們像軍隊一樣站好,安安靜靜地聼她帶著威脅口吻的超級嘮叨。

豬,你以爲你是誰?

這個厰房是學校50年代從上海遷校到西安時修的,上面房頂是一個個木頭,很涼快呢。

但是,條件不好哦,廁所超級濫,髒死人!風扇大都工人自己做的。

而工人生産方式也與50年代差不多。

我们先进入 銑鉋車間。
一個上午就聼超級能侃的女師傅講機器工作原理,以及怎麽搞。
然後就要做一個部件,要根據圖紙給它銑出一個槽。
我頭大,這些圖紙都看不懂,機器也奇怪。還好,師傅只要我們幫她算值。其他如怎麽安裝部件,怎麽銑,師傅一個人解決!

但是,這個打雜不輕鬆,要手在柴油堶惇~,或者沾上黑黑的污垢,很難洗,味道也讓人難受

根據圖紙,師傅設計了半天需要選擇的輔助工具,以及各種參數的調整。

一個上午,搞了20個部件就下班了。

下午,還剩90部件呢。
由於非常是精細的工作,師傅連機器操作都自己來,我們只要打雜,然後就是看她做。
師傅,居然誇我刷金屬榍又快又乾淨,於是我成了這個工作的專門人才,搞了一個下午的刷榍,換元部件的工作。

哈哈~

13日,上午,開始做另外一個部件。
真是佩服師傅哦,看了圖紙,馬上就知道選什麽機器輔助零件,就知道怎麽能銑出來,而且方法巧得嚇人,多次突破我想到的已經自以爲超級好的方法。
這個小部件,更加精細,我們幾乎就是看師傅自己一個人做的。
完了,又換新的圖紙,做新部件,做了2組,下班了。

下午,我們學鉋!上午,我班同學太賣力了,結果我們就剩了兩塊板,於是兩個組一個組一個板。
師傅說:慢慢來,只有一個了,大家找個板凳坐下來休息一會。
整個下午,我們就花了1分鐘不到看師傅把板子放到機器上,然後沒有事情了。我們就聊天,到處轉轉,直到到下班時間。

14號繼續在這個車間,15,16號將轉到裝配車間。

po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上次,我要囘學校了,姐和她的一朋友陪我吃兔頭和鴨頭搞出來的超級美味!!從下午4:30開始,就會人滿爲患找不到座位的一家店。

聊天中,姐的朋友說我去了西安一年半,説四川話都與我們當地不一樣了呢。

姐說:他從小就這樣。

驚!姐這樣想我?不過,想想也是。

老爸老媽代是移民,所以說的四川話與我們所住的地方不一樣。

可能是怕外地人歧視,以及生活氛圍影響,我們這代的所有人都說我們生活的地方的四川話。

初中了,由於來自雙流以及成都市區人起碼佔了本班一半人口,導致我們本地人都紛紛改變了口音,越來越像這些“外地移民”發音了。

這可能就是姐這樣說的原因了。

高中了,外地人更多,但是由於成都市區的,四川省其他市來的人(我們班還有個西藏拉薩來的)雖然不少,但是相比雙流本區人少的很!於是,雙流人同化所有人!那些外地人說雙流版四川話有時候比我們還地道!

成都市區人不用同化,畢竟有市區優越感啊

我的口音更加雙流化了,但是有個超級好友是市區的,所以又帶了點成都市區腔。

我的四川話,就這樣奇怪的活著,和家人講,覺得我不本地像雙流人;和市區人講又覺得我來自窮死人的農村~~

po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我到西安來了以後,和我講話的人90%的陌生人都說:你是福建,江浙一帶的人吧?

其中包括新同學,同校的人,到宿舍推銷東西的人,網友……

大一的時候我鬱悶啦,我的普通話這麽爛? 爛到別人以爲我是那些地方的人?

某些人別有用心地推波助瀾接著說:就是爛得一塌糊塗!

今天就又有一個人說我福建的。

於是,我就說我是廈門人。

他相信了。他不是第一個相信的。之前,我說我四川人,別人不信,硬是說我是福建的。

“好吧,”我說,“我媽是廈門人”

大二,我不再鬱悶!因爲我知道我不是普通話爛的原因。

我打電話給同學。她不在宿舍,她同學接到電話。和我聊了足足45分鐘。

之後,她說我的聲音聼起來很舒服,適合做DJ。

啊??

她解釋說,我的説話方式有臺灣風味。

成都的電臺模仿臺灣口音真是像到極點,所以她會這麽想這種腔調合適作DJ。

後來同學對我講,這個女生都被我聲音迷死了,想要我的手機號碼!

原來這樣啊~有點自信了。

分析一下,可能是喜歡聼電臺,潛移默化普通話變得有點怪異(成都平時説話使用成都話,所以不用的語言普通話比較容易受媒體影響);然後看臺灣的綜藝節目,以及鳳凰衛視看多了,加劇了事態發展!(鳳凰大部分主播都是臺灣人)

不過,知道我是四川人的人可對我不客氣。

有人鄙視地對我說:鳳凰看多了,都變成這樣了啊?

 有人評論:崇洋媚外!……(我反駁:臺灣是洋?)不管,反正是……(然後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還有人乾脆罵:漢奸!

汗ing~~

po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 Jul 10 Sat 2004 01:23
  • 本來

本來今天準備的文章有兩帥哥坐鎮,誰知其中一個得不到授權,所以,作罷!

本來今天要發一個很長很長的文章,可是剛考完試,累到死,不想寫東西~

本來……

po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Chinese Pressure Dissident Physician   

                   --Hero of SARS Crisis Detained Since June 1

 jiang

圖片説明:In Beijing, a woman passes a photo of Jiang Yanyong, who is regarded as a hero for exposing the government's attempts to cover up the SARS outbreak(Guang Niu -- Reuters)

By Philip P. Pan
Washington Post Foreign Service
Monday, July 5, 2004; Page A01


BEIJING -- Chinese military and security officials are forcing the elderly physician who exposed the government's coverup of the SARS epidemic to attend intense indoctrination classes and are interrogating him about a letter he wrote in February denouncing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massacre, according to sources familiar with the situation.

  The officials have detained Jiang Yanyong, 72, a semi-retired surgeon in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in a room under 24-hour supervision, and they have threatened to keep him until he "changes his thinking" and "raises his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Tiananmen crackdown, said one of the sources, who described the classes as "brainwashing sessions."

But Jiang, who became a national hero last year after blowing the whistle on the government's efforts to hide the SARS outbreak, has refused to back down, and said in a recent note to his family that he would continue to "face the problems confronting me with the principle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ccording to a person close to the family.

The standoff is the culmination of an extraordinary battle of wills that has been quietly unfolding for months between China's ruling Communist Party and an individual who has already challenged the authorities and forced them to back down once.

China's state-controlled media have not reported Jiang's detention, which began June 1. In response to questions submitted by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government said in a brief statement: "Jiang Yanyong, as a soldier, recently violated the relevant discipline of the military. Based on relevant regulations, the military has been helping and educating him."

Though Chinese police routinely jail dissidents, the decision to detain Jiang appears to have been made by 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the nation's supreme military body, with the consent of the party's most senior leaders, including President Hu Jintao and his influential predecessor, Jiang Zemin, according to a source familiar with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move represents a high-risk gamble by the leadership because of Jiang Yanyong's public st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Photographs of his wizened face have been displayed on the covers of national magazines, and state newspapers have published articles crediting him with saving lives around the world by forcing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confront the SARS epidemic.

If the leadership succeeds in silencing Jiang, it would send a powerful message to potential critics about its determination to crush dissent. But Jiang's detention could also trigger a backlash against a party already struggling to maintain its monopoly on power as there is rising social discontent. And if Jiang is not released, he would almost certainly become China's most famous political prisoner.

One senior military official, who spoke on condition of anonymity, said there was broad support for Jiang even within the party and that it will be increasingly difficult for the leadership to hold him as news of his detention spreads. "I consider him a man of honesty and courage," he said. "Ninety-nine percent of the people support him."

Different Explanations

While the government indicated Jiang is being held for violating military regulations, military officials at the No. 301 Hospital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where Jiang works, have shifted responsibility for his detention to party authorities, a person close to the family said.

The officials told the family that Jiang, a longtime party member, was being investigated for breaking party discipline, the source said. When the family pressed officials to name which regulations Jiang had violated, one of the officials was quoted by the source as replying: "Not being consistent with the party's Central Committee."

The different explanations, and the fact that the authorities have not formally arrested Jiang or charged him with any crime, suggest some uncertainty within the leadership.

The first time Jiang risked his freedom by challenging the government, during the SARS crisis, the leadership also hesitated. But two weeks after his letter to the Chinese media exposing the SARS coverup was leaked to Time magazine, the party fired the health minister and the mayor of Beijing, dramatically raised its official count of SARS cases and launched a mass campaign to alert the public of the disease and stop it from spreading.

Jiang was ordered not to speak to foreign reporters and was put under police surveillance. But within a month, state-run media began publishing articles about him, a few carefully worded reports at first, followed by bolder profiles that praised him as the honest doctor who dared tell the truth about the outbreak.


But the surveillance continued, family members said. And at the end of last year, members of the ruling Politburo Standing Committee discussed Jiang's case during a meeting about ensuring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agreed he should be investigated, a source familiar with the party'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said.

 Then, in late February, Jiang sent a letter to the leadership urging them to admit the party's 1989 military assault on student-led, pro-democracy demonstrations in Tiananmen Square was wrong. While the party has formally acknowledged other errors, including Mao Zedong's destructive Cultural Revolution, it has refused to reevaluate the Tiananmen massacre, in part because doing so might prompt new demands for democratic reform.

In his letter, which was leaked to the foreign press during the March meeting of China's legislature, Jiang recalled what he witnessed on the night of the crackdown, describing how scores of wounded civilians were rushed to the No. 301 Hospital, where he was chief of surgery, and noting that many had been hit by bullets designed to break apart after impact and damage internal organs.

Jiang also said two senior Chinese leaders believed to have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the crackdown -- the former president, Yang Shangkun, and the party elder Chen Yun -- had suggested in conversations with him or in writing before their deaths in the 1990s that the party would eventually have to admit the massacre was a mistake.

Jiang showed his letter to several friends, and many of them urged him not to send it, arguing it was too dangerous, an associate said. But according to an essay published in Hong Kong by a Beijing dissident who is a friend of Jiang's, the doctor said he wanted to use the political capital he had accumulated during the SARS crisis to speak out on behalf of the victims of the 1989 massacre and their relatives.

Tightened Surveillance

The party's response was immediate. Over the next three months, party and military officials visited Jiang at his home and began summoning him to weekly criticism meetings at the hospital, pressing him to admit making what they called a "serious political mistake" by writing the letter, to explain how it was leaked and to express regret that it was published in the foreign media, sources familiar with the situation said.

Jiang insisted he had followed proper procedures and done nothing wrong. When one of the officials, Zhu Shijun, director of the No. 301 Hospital, challenged Jiang to prove his allegations, the doctor recalled that Zhu had also been in the hospital on the night of the massacre and had witnessed the carnage too, one source said.

The authorities tightened surveillance of Jiang's movements, telephone conversations and e-mail, and required that he seek permission to attend social activities or treat patients at other hospitals, family members said. Security agents questioned all visitors to his home, and when Jiang traveled to western Xinjiang province to treat an old patient, a chaperone was ordered to stay with him at all times.

In May, hospital officials warned Jiang not to go to the U.S. Embassy to apply for a visa to visit his daughter in California until after June 4, the 15th anniversary of the Tiananmen crackdown, a person close to the family said. But Jiang and his wife had an appointment on June 1 at the embassy for fingerprinting, a requirement for visa applicants in China, and requested a car from the hospital.

That morning, the hospital's driver told them the car had broken down and asked them to step into a van with a different driver, the source said. After a short distance, the van stopped. Suddenly, several men surrounded the vehicle, pulled the couple out and shoved them into an armored vehicle with small windows and iron bars, the source said.

On the first day, Jiang and his wife, Hua Zhongwei, were held in different rooms and barred from seeing each other, the source said, but Hua protested by refusing to eat. The next day, security officers moved the couple to another facility and began letting them see each other at least once a day, though always under supervision.

The security officials have forced Jiang to write daily statements and watch videotapes as part of the indoctrination process, sources familiar with the situation said, and they have scrutinized his datebook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information to use against him. One source described the process as a milder version of the high-pressure, sometimes violent tactics that Chinese security agents have successfully used to force members of the banned Falun Gong spiritual movement to give up their beliefs.

On June 15, several hours after CNN broadcast a telephone interview with the couple's daughter, Jiang Rui, and the Associated Press moved an interview with their son, Jiang Qing, the authorities released Hua. She immediately urged both children to stop talking to reporters, saying she had been told that Jiang's fate would depend in part on their silence, sources close to the family said.

Hua did not return phone calls to her home. One person close to the family said the 72-year-old retired research doctor is terrified and appears to have been traumatized by her experience. Military officials visit her every day to remind her not to speak to reporters, the person said.

Jiang's daughter, Jiang Rui, declined to discuss her father's detention in detail, saying her mother has refused to tell her what happened to them in custody. "Of course, we're very worried about him," she said. "We hope he'll be released soon."

The authorities have not allowed Jiang's family to visit or speak with him and have not said where he is being held. But officials have shown family members at least two handwritten notes from the doctor. In one, the sources said, Jiang said he was fine, urged the family not to worry about him and made the vow to "seek truth through facts."

In the other note, written on June 17, his son's 45th birthday, the doctor said: "Save me a piece of cake. "

po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發點可愛的圖~

我屬12,你呢?      去我的12生肖認領吧!

3

0好高興哦~~~~~

44裝女生 3做飯   3看豬信2游泳

1雖然有點小麻煩,但是還是很高興

3

123456

78

結論:9

po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1看這些亂七八糟的圖片

什麽blog都花成這個樣子了?

pi應該好好檢討自己所作所爲,應該恢復純樸,真實,文字的本來面貌

所以,懲罰!

3周内不准po文章

這段時間,要進行徹底全面的自我批評,深刻檢討,爭取下次po文能夠看起來像文章

po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大陸多招懲「綠色」台商

2004年06月13日 09:05

鳳凰衛視6月13日消息 綜合報導,重慶台商協會會長陳一笙表示,大陸已開始針對「綠色」台商,採取嚴辦違法、緊縮融資貸款、查稅等嚴格措施。各省市台辦同時開始調查台商的政治背景,表明不歡迎「綠色」台商。最近重慶台商協會改選會長時,台辦官員更要求名單內「綠色」背景台商一律剔除。


據香港大公報援引臺灣媒體報導,大陸涉台人士表示,各地台辦官員將會以私下與台商約談方式,表明大陸政府不歡迎「綠色」台商到大陸投資的決心。同時還明令要求各地台辦官員,徹底調查已在當地投資的台商,以及準備前往當地投資台商的政治背景。該人士表示,大陸方面希望台商「積極參與政治」,「在兩岸政治環境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大陸方面認為,在兩岸關係中,政治與經濟分離是不可能的。


陳一笙表示,目前大陸非常明顯打壓「綠色」台商,各地台辦官員開始針對台商協會會員進行調查。從台商平常的言論,以及透過網路等管道,瞭解台商的政治背景。至於臺灣選舉期間,那些台商出錢出力挺泛藍或泛綠,這也是判斷台商政治背景的依據。


陳一笙稱,大陸已經下令在二○○六年前,要穩定各地台商協會組織社團。最近重慶台商協會會長改選,選舉結果報送台辦核備時,會長、副會長、理監事等重要台協幹部名單都采嚴格審查,只要有綠色背景的台商代表,都一律剔除。以前改選會長時,並沒有像現在這麼嚴格,報台辦之後很容易就通過。


陳一笙指出,大陸對於「綠色」台商採取以下幾項措施:嚴辦違法、緊縮融資貸款、查稅,不過採取這些措施都沒有具體公文。


據大陸已公佈的「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台商協會會長「必須遵守一個中國原則,擁護國家統一」,現在,除了要求各地台協會長遵守一中之外,還要求他們不能支持「台獨」。


據悉,今年台協會長返台參加海基會舉辦端午節台商聯誼座談會相關活動的意願會大為降低。陳一笙證實確有台辦官員私下勸說不要返台參加這項活動,他們若是回去,就會被貼上「綠色」標籤。


陳一笙認為,大陸把台商支持「台獨」的問題,視為「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存亡問題」。


自從陳水扁五二零講話以來,台獨問題日益突出,大陸一再強調反台獨。國台辦發言人5月24號在新聞發佈會上明確表示,不歡迎支持「台獨」的台商,人民日報也發表了文章說,不歡迎以許文龍為代表的「綠色」台商。


網路上反台獨輿論更是塵囂日上,漸波及文化領域。原定於昨晚出席「第三屆康師傅冰紅茶冰力先鋒樂隊選拔賽」浙江站活動的臺灣著名女歌手張惠妹,就遭到大陸反台獨人士的抗議,意外取消了此次行程。網上和媒體有不少人猜測,她是否是遭到大陸官方封殺。浙江省負責文化市場的官員則表示對此不知情,他們最近也沒有禁止張惠妹在浙江的演出。

AMEI浙江遭禁的消息

      浙江迎接阿妹的條幅:

1

阿妹歌迷反對政治化:

2

鳳凰衛視613日消息 據香港《大公報》記者張延龍、朱瑜光杭州12日報導:原定今天晚上出席“第三屆康師傅冰紅茶冰力先鋒樂隊選拔賽”浙江站活動的臺灣著名女歌手張惠妹,意外取消了此次行程。網上和媒體有不少人猜測,她是否再次遭到大陸官方封殺。浙江省負責文化市場的官員則表示對此不知情,他們最近也沒有禁止張惠妹在浙江的演出。

      作為康師傅冰紅茶今年度的代言人,張惠妹原定要出席康師傅冰紅茶主辦的“第三屆冰力先鋒樂隊選拔賽”,親往全國各大賽區指導參賽的學生樂隊,杭州站是此次活動的其中一站。可是今天上午,活動主辦方宣佈張惠妹將不出席此次活動,所有有關她的圖片、展板也從活動現場撤走,臨時由李宗盛代替出席。

    這一切讓人聯想到張惠妹因在二○○○年“五二○”獻唱而被封殺擔任雪碧代言人的情形。記者隨即向主管演出市場的浙江省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負責人瞭解此事,他表示對此事不知情,就他們而言沒有接到和發佈禁止張惠妹在浙江演出的指令。

    

344

 據臺灣無線衛星新聞台報導,張惠妹昨天到杭州登臺,為了避免有人聚眾滋事,所有媒體都接到命令:“阿妹所有報導一律禁止,電視上也不能出現她的畫面。 "
    
杭州媒體前天晚上證實此事,據一名高層透露:“張惠妹人已經到了,但我們已經接到消息,不必報導她的任何消息,她不會出現在媒體上。”

思考:

陸算是理性聲音:(丟失作者名字了,不好意思)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抵制封殺張惠妹的呼聲不絕於各BBS,還有多帖表示將在張惠妹的演唱會上襲擊她,幾乎不約而同的都想到了跟糞襲趙薇相同的方法。我並非張惠妹的歌迷,但卻對此事感到非常擔憂,呼籲大家慎重冷靜,千萬不要做出不計後果的事情。

一、張惠妹是深綠死獨?

最近關於張惠妹台 獨的報導主要有這些:

1、“聯合中報”記者對張惠妹“綠色好啊”的採訪。

據有心的網友搜索google,根本找不到一家叫作“聯合中報”的報紙,後來他到新加坡“聯合早報”的報紙網站上也找不到這個報導。我在GOOGLE找過也沒找到,也從沒聽過這家報紙的名字,倒是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找到這麼一篇張惠妹親口說“我們都是中國人”的報導:http://stars.zaobao.com/foreignstar/pages1/amei150701.html

我覺得這個採訪有可能是“愛國人士”虛編出來的。因為現在網路上真真假假的事情非常多,比如“任賢齊是綠色歌手”(其實他是湖北人,鐵杆藍),“新浪是日本控股的網站,新浪=支那”(其實只有中資與美資,sina是取兩個英文單詞的開頭),因此這個採訪的真實性亟待證實。

2、蘭州演唱會對歌迷說“你們中國”,隨後辯解為“一邊大陸,一邊臺灣 ”。

      這個應該是真實的事件,但是我卻覺得可以有另一個理解。由於大陸與臺灣長期分治的現實,因此兩岸民間以“中國”指中國大陸,“臺灣”指臺灣島是非常普遍的,並不包含政治意味。比如我們說“中國在奧運會拿了28面金牌”,“中國今年GDP增幅是7.8%”,這堛漱什磥]並不包含臺灣在內,難道是我們自己也在宣揚**?其實細看對話中她的話語,本身並沒什麼政治意圖在內,“你們中國”確實只指代“你們大陸”這樣的意思,網友們是否有些反應過敏?

3、張惠妹是眾人皆知的台獨?

          張惠妹在20002001年被封殺一年後,蒙受慘重損失,已經變得非常低調,此後沒有再在任何場合提及政治,更不曾有過宣揚台獨的言行。就是在今年的320大選前夕接受採訪時也低調表示:“那天要去拍廣告,可能不去投票”,這堥頝N回避政治的意味已經非常明顯,因為對這種公眾人物來說,口頭的公開宣示比實際是否真的去投票的作用要大得多,如果真是想公開宣揚支持台獨,怎麼會在此勢均力敵的最緊要關頭不置一詞?如果這種緊要關頭不願“嗆聲”,又怎麼會想著在別的無關緊要的場合去宣揚?

      我在網路上看到一些臺灣人談起“張惠妹是否台獨”時,從來沒見過他們對此的肯定答復,反而通常都是答以“莫明其妙”這個詞。如果她真是在宣揚台獨,怎麼反而他們不知道我們知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我一個人的所見所聞也不代表事實全部,所以大家不妨去向自己認識的藍營或中間派的臺灣網路朋友瞭解他們眼中的張惠妹,而不是僅僅通過網路上流傳的幾個帖子,真相就可大白(綠色的就不要去問了,就算不是他們也會說是的)。

     此外,我們政府對張惠妹的態度也已經說明問題。很多網友抱怨政府在此事上“不作為”,其實政府在別的事情上不作為毫不奇怪,在關係臺灣的政治問題上是花了最大心思的最重大問題,哪可能對此視而不見,見而不行?他們既然同意張惠妹在大陸的演出,就表明他們掌握的資訊是正面的,所以才同意她的活動。我從未說過“請相信政府”這句話,不過這次我倒是要第一回說了。

二、一坨大糞堪比兩顆子彈。

可能大家有些奇怪,既然我不是她的歌迷,為什麼要寫那麼多文字替她說話?因為我認為,如果真是發生了襲擊張惠妹的事件,將會導致非常嚴重的政治後果,其負面作用堪比臺灣選舉中的兩顆子彈。

       假設田震或那英到日本開演唱會時被日本人潑糞,我們的反應是什麼?可以說,不管你喜歡或是討厭她們,反應都是一致的,會激發強烈的反日情緒,因為她們是代表中國的公眾人物,潑在她們身上等於潑在我們身上。同樣,如果張惠妹真的被人潑了糞,那麼等同於潑在全體臺灣人的身上,勢將激起全體臺灣人的強烈反感,引發兩岸民意的嚴重對立。哪怕只有1%的臺灣人由此轉向綠營支持台獨,都是非常不值得,更加是反過來幫民進黨的大忙。特別是如果明年重選總統,藍營又輸了幾萬票,那麼襲擊張惠妹的人就是在對中華民族犯罪!因此我強烈呼籲大家,冷靜行事,千萬不要做出這種圖一時之快,不計後果的事,讓兩岸人民越來越遠。不要忘了,臺灣至少還有一半人是不支持台獨的,就算投陳水扁票的綠營、中間派和民進黨員也並不都是支持台獨的(從公投票少於當選票可以看出),這樣做只會把這一半人推向台獨一方。

     退一步說,即使大家真的要反對張惠妹,也應該採取適當的手法。因為我們不管支持或反對什麼,都要以人類文明社會能接受的法律與道德尺度行事,而不是以破壞力最強的手段去渲泄自己的觀念。就象雖然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反美,但並不意味著就該開著飛機去撞大樓或捉住美國人割脖子,因為這完全是以暴易暴的反人類行為。同樣,往人身上潑糞、淋鏹水等行為,不應是一個文明社會的人所作出的,我們應該採用的方式是掛橫幅,叫口號的和平手段,最多也就是扔個雞蛋番茄什麼的,千萬不要採用這樣極端污穢暴力的手段。否則只會物極必反,讓喜歡、討厭或對張惠妹不關心的臺灣人,和港澳國際輿論都忽啦啦地一下子站到同情台獨一邊,讓民進黨員在党部媔}香檳。

      再退一步來說,就算還是要襲擊,也請先把前面提到的疑點搞清楚再說。現在不襲擊,以後還有襲擊的機會,但如果現在就去付諸行動了,以後想反悔就沒機會了。如果最後真的搞清楚她只是個淺綠或已經不涉政治,甚或轉變了立場,那時雞飛蛋打的局面,大家的臉往哪里擱?就算真的還是要襲擊,也請到明年重選後,不要出現跟兩顆子彈相同的效果,OK?

三、攻心分化才是對策。

          現在台海兩岸的政治形勢非常嚴峻,有一半的人投綠營的票。但是這一半人並不都是支持台獨,即使支持也不是出於同樣的動機。有的是因為不願接受大陸的社會和政治制度,有的是因為國民黨統治期間對本地人的不公平待遇而想搞自己的政權,有的是因為大陸對臺灣在軍演和國際外交上打壓的反感,真正的背祖棄宗、媚日親美的死獨仍然只是少數。我們民間應該做的,應該是盡可能拉攏分化前面幾種人,打擊最後一種人,而不是出於簡單的義憤去行事。比如看到網路上的死獨罵“支那豬”,如果我們也去回罵“綠毛龜”,只會泄一時之憤,變成街市對罵,兩敗俱傷;但如果我們保持理智和平的話語,在那些藍營和中間派眼中就會得分,即使得不到他們的支持也不會讓他們倒向綠營,反而他們會看不起那些汙言謾駡的綠營,覺得與他們為伍真是大失身份。我們在網路上的言行,無不代表著我們大陸人的形象,影響著臺灣人對大陸人看法。現在這種藍綠勢均力敵的局面,我們應該“爭取一個是一個”,哪怕失敗九次,只要能成功一次,就有可能改變格局。就算因此而要忍受千般委屈,但流淚總比流血好。

           以張惠妹為例,現在可以判定的就是她曾經是個綠營,但沒有確實的證據可以表明她是深綠或現在還是綠營,更沒有看到她在解禁後還在公開宣揚台獨。所以我們應該容許她在大陸的活動,讓她成為離不開我們的人,最終站到我們一邊。人的立場是可以轉變的,不管他或她是出於自己信念的改變或是自身利益的角度,只要轉向我們,就是勝利。我想,這也是中央同意她在大陸活動的用意,讓她成為兩岸民間溝通互動的媒介,達成統戰的目的。相反,如果襲擊了她,讓她不願或不敢再到大陸,那她可能會含恨地反過來採取玉石俱焚的做法,在臺灣新加坡海外等地公開宣揚台獨,這種情況我們是輸了還是贏了?

塌糊塗站-我是原鄉人  (魯四爺)  說:

要寬宏大量,每個人都有擁有政治選擇的權利,不要以自己的好惡來要求別人。

中國大陸人的狂熱自文革始,可以看出已經一發而不可收了。而每一次這樣的狂熱都將以歷史的尊嚴受辱為代價。

選擇自由、富裕生活的權利應該得到尊重!

我們應該多想想,為什麼臺灣的絕大多數炎黃子孫不願意回歸大陸?是不是要首先樹立起自己的一個良好形象?沒有自由、沒有民主的土地,選擇離開難道不是合乎情理嗎?

 

自臺灣

《新聞眼》 報道:       大陸媒體民情 相互激化反綠情緒               記者仇佩芬

「綠色」到底招惹誰了?最近這段時間,「綠色」成了大陸民眾最厭惡的顏色。在對「綠色台商」窮追猛打之後,大陸民眾要求大陸政府對「綠色藝人」施以經濟制裁。「綠色」的標準究竟是什麼,恐怕誰也說不清,只是在輿論和網路論壇的挑撥下,大陸民眾高昂的「反綠」情緒,卻越來越激化。

曾因「國歌事件」被抵制的藝人張惠妹重新踏上大陸舞臺,沒想到五二□之後等著她的,不是來自大陸官方的禁令,而是民眾的抵制。這波抵制的對象,不只是張惠妹,還包括一長串的「綠色藝人」。大陸網友為幫臺灣藝人貼政治標籤,甚至還有所謂「藍色藝人」名單。

姑且不論「藍綠名單」的選取標準究竟如何,仔細看看名單,恐怕大部分的臺灣歌迷都會感到莫名其妙。從未生活在臺灣的大陸歌迷,依據一兩次公開露面,或者兩岸三地媒體斷章取義的報導,再加上網路上情緒化的討論,就依此論定藝人的「政治色彩」,東拼西湊出一個名單,甚至無限上綱到民族大義。

然而這樣的怪像,在最近一段時間充斥大陸輿論。媒體的熱烈炒作,刺激了讀者對「綠色」議題的高度興趣,一時間,打擊「綠色台商」、抵制「綠色藝人」,成為最吸引讀者的話題。而在官方帶頭文攻武嚇、媒體忘情炒作下,「綠色」彷佛成了人民公敵,民眾的敵意日漸升溫,根本少有人管真相,更不可能停下來思考,兩岸緊張是否真的已升高到影響庶民生活的地步。

在臺灣,任何人都有表達政治立場的權利,誰都不應因為挺哪個政黨而影響社會地位或工作權利。但這樣簡單如喝水吃飯的道理,在不習慣政治多元環境的大陸民眾眼堙A就變得難以理解。這樣的觀念落差,平時固然可以隨交流而淡化,然而在當下的敏感時刻堙A一旦民氣激化至難以掌控,即使官方有心緩和氣氛,恐怕有心無力

 

po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 Jun 12 Sat 2004 02:09
  • 哦喲

0好久沒有寫東西了,很有負罪感,特別是看到有人來訪,而每次都看到 江南

自我安慰一下:自己後面還有幾篇給別人看!這樣也就減少點負罪感~~

我很想寫,但是,我不得不打消這個念頭,因爲記得上次寫文章,我花了2天,睡覺都在想寫東西的事情,累死人了!現在,考試復習階段不可能給自己這麽多時閒寫東西,我都把關鍵的記在筆記本,以後再PO到blog~~

所以對不起大家~~

天下午出去發現了這些一朵花有2种顔色的,毫不客氣把他們摘了!!

2

1

3

天,我準備統計一下路人300個人中有多少

A.看得順眼   B. 馬馬虎虎   C.對不起路人

以確定活在交大到底質量如何~~

結果:未完成(以後公佈)

我還統計在花園堛滷‵Q的分佈

A. 男女    B.男男     C.女女

結果:超級不可靠的結論!在25對中,有4對是B,1對是C。

我在仔細分析樹上結的果子是什麽的時候,發現地上有4個安全套的黃色包裝袋!(而且那個地方沒有草,是泥地~~,一排“樹晼邦L去就是最忙碌的學校主幹道)

所以,準備調查野外性行爲的分佈!

我在一個路上都可以看的清清楚楚地圖書館東側草坪上找了一會。在一棵小小樹下,發現一個藍色封面的~~然後再轉到另外一側,更恐怖的,這對情侶紅色包裝袋連套子直接扔在樹上~而草坪其他地方,只有有點點隱蔽的地方就可以發現草都是睡倒著,明顯有被人蹂躪過,而旁邊毫無疑問有許多衛生紙~~

西側草坪,更隱蔽!不過沒有去~~

而我以爲可能會很多“收穫”的竹林,結果只發現一堆堆的衛生紙,無套。

就調查這2個地方了,不想找了,覺得有點奇怪,人家什麽地方做愛,管我屁事??

做這個工作不容易啦,我需要裝作是欣賞風景,但是又要穿那些小樹,小丘,在隱蔽地方要很努力的盯住地面~~辛苦啦!

P.S. 幾乎所有學校附近鐘點房超多,價格都不菲,據説,我們學校旁邊那個超級濫的地方的房子,一晚上是我4~5天生活費

据傳:川大的校内的河的河岸,套鋪滿地~~

po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0

内地第一主打 [专辑名] 江南MV     台湾 新 马第一首播单曲 [专辑名] 《第二天堂》MV

(如果连接速度慢,就下载下来看嘛1)       歌曲送上--

1/>

歌词:

e1

风到这里就思念 粘住过客的思念 雨到了这里粘成线
缠着我们留恋人世间 你在身边就是缘 缘分写在三寸石上面
爱有万分之一天 宁愿我就葬在这一天!
圈圈园园圈圈 甜甜粘粘甜甜的我深深看你的脸
想起的温柔的 满脸温柔的脸
不懂爱恨情仇颠倒的我们 都以为相爱就像风云的善变
相信哪一天 抵过永远 在这一刹那冻结那时间
不懂怎么表现温柔的我们 还以为殉情只是古老的传言
你走得有多痛 痛有多浓 当梦被埋在江南烟雨中 心碎了才懂

e2

唱片中<江南>介绍:

我幾乎一踏步就到了江南  而我的人恍惚穿過了一層透明的什么
波紋從我的四周泛了開來  我感覺有一些東西進入到我  同時
有一些永遠的離開我了    我的愛人  是你嗎

Abt唱片:

12

封套大陆版:

3

林俊杰发行的专辑

200345第一张个人创作辑《乐行者》     2004 64第二张个人创作辑《江南》

我到了大学,很少买唱片的,其中之一就是《乐行者》,买它因为看MV时觉得还可以听,然后就是便宜,而且附送MV ~~听说后来在大陆销量超猛,在盗版如此夸张的大陆买得这么好,看来我还是没有选错∼∼∼∼∼

1

po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7) 人氣()